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汪其德抵达北京第二天就接待了9位记者。这样“火”,是因为他在巴中市南江县沙河镇五郎村搞的“借羊还羊”扶贫试点已颇有知名度。但他认为,其做法推广起来还有难题待解。
作为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汪其德早已是名声在外了,不仅是因为他心系家乡贫困回乡创业,更是源于他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干出了不错的业绩。“免费送,养出的可能是懒人,不是脱贫羊。”这是汪其德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句感言,也道出了“借羊换羊”试点的初衷之一。
“借羊换羊”,顾名思义,羊不是白送的,而是要收回“成本”,在实际操作中,合作社将羊崽(能繁母羊)借给农户饲养,提供技术指导和回收,农户出售时只按借时的羊重量还,超出部分合作社按市场价格补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借羊还羊”有没有生命力和说服力?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五郎村90多名村民通过“借羊还羊”脱了贫,已经给出了答案。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路上美好愿景常常遭遇现实难题,扶贫对象并不是铁板一块、整齐划一,存在着个性的差异,有的自我发展和脱贫意愿强烈,缺少致富技能,有的则不那么强烈,存在“等靠要”思想。以前,“输血式”扶贫习惯于送钱、送物,虽能解一时之困,却无法根治贫困根源,存在再次返贫的风险。脱贫,可以依靠外力,但不能依赖外力。一字之差,体现的却是脱贫攻坚的不同境界。
近年来,“扶贫羊”被吃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不断地戳中扶贫攻坚的痛点,看似是农民观念愚昧、短视之见,却撇不开受到扶贫思路过于简单因素的影响。农民是最理性的,没有“成本”观念自然不会好好经营,农村里面人与人交往有很多老规矩,好比借东西就讲究一个“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如果有人破坏了这个规矩,就会伤了交情及面子,以后再难借到东西。
五郎村“借羊还羊”的扶贫试点暗合了这一逻辑,要让农民好好经营,必须要养成“成本”观念,合作社可以垫资托底,但羊的养殖要靠农民个体,不能假借于人,否则只能是养出懒汉。扶贫先扶智,脱贫攻坚路上需要鼓励这种保持田间温度的试点和探索,只要思路正确,办法总比困难多。“借羊还羊”也好,“借牛还牛”也罢,只要是激发扶贫对象内生的动力,都应该得到支持和鼓励。
党建软件 党建网站开发 智能党建网站 智慧党建网站建设 党建管理系统 热线电话:010-62524721 800-860-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