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最美家庭,是一个故事;十个最美家庭,是一种力量;成千上万个最美家庭,铸就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良好形象。不仅如此,家风与党风、社会风气也联系紧密。家风、党风、社会风气之间有着怎样的辩证关系?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为此,记者独家专访了全国党建专家、省委党校教授彭穗宁和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祥荣。
省委党校教授彭穗宁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祥荣
良好的家风是社会文明和谐的基础
记者:在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际,重拾家风意义何在?
张祥荣: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
彭穗宁:中国人把家风作为修身、作为进入社会的起点,把齐家作为达成人生目标的基础,由此构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链接。就在这样的思维架构中,家风的培育与进入社会、参与国事紧密连接起来。
张祥荣:这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家国一体”。“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这样,家风就成为民风社风的根基,成为社会和谐的土壤。受到良好的家风熏陶的人士,才有可能参与国事,在社会中立言、立德、立功。由此看出,家风既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因子,又是几千年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纽带。
因此,家风的建设、传承,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一个民族的传统与创新。
“家风”促进“党风”是执政党建设的“中国方案”
记者:当下,许许多多的“最美家庭”在平凡的日子里带给我们平凡的感动。那么,如何认识家风与党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之间的辩证关系?
彭穗宁:家风和党风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在有着几千年文明传承的中国,良好的家风与执政党的作风建设又有着内在的特殊联系。把握这一内在联系,以良好的家风促进党风建设,对于今天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有着特别的意义。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以好的家风促进党风,是我们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我们执政党建设的“中国方案”。
张祥荣:基于公义的家风建设才是凝聚共识的正道。比如颜真卿的《家庙碑》从本家族中固有的向学之风、忠贞之风、高雅情操、孝行仁义等良好的家风述说清楚,表达开来。这些家风内容的传布过程,应该成为当前我们社会凝聚共识的可行之途、正当之路。
记者: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
彭穗宁:因此,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这里的文化,不仅包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滋养,这就深刻地阐明了家风和党风的内在关系。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要坚持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相统一。
以德治党的“德”,既是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也包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齐家”,就是建设良好家风。这既是以德治党的基础条件,也是以德治党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的良好的家风,是培育优秀人品的源头,是涵养优秀政德的土壤。同时,党员、干部的政德又是自身家风的主导,政德好,就能引导与培植好的家风;政德不好,也会带坏家风,毁掉家庭。
张祥荣:从大量披露出来的违纪案件看,很多腐败之祸“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与家规不严、家风不正有很大关系。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重提“家风建设”就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彭穗宁:再者,依规治党的“规”,突出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六个方面的纪律和规矩。这六个方面的纪律和规矩,特别是廉洁纪律、生活纪律,与良好的家风息息相关。因而,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是我们党员干部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对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正家风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责任
记者:“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知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如何凝聚共识,搞好家风建设以影响政治、社会风气?
彭穗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以家风建设来推进党风和政风建设。
净化党员干部的家风,首先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对他们“身边人”的廉政教育,筑牢家庭防线。
党员干部首先自己要立德身正。“立德”的好家风是打牢党风的基础。领导干部要立家身正,以自己的身端影正、言传身教当好家人的榜样,做好子女的老师,而绝不能以自身失修败德带坏家风、祸害家人。为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懂得自己手中的权力并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由人民赋予的,是属于人民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允许为个人和家庭成员谋私利。要身怀党和国家利益,心存人民群众疾苦,严格要求子女,树立良好家风,真正做一个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的好党员、好公仆。
张祥荣:把家风家训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突破口,引导领导干部践行好家训、培育好家风、涵养好作风,就能带动党风向好、民风向善。
彭穗宁:培育良好的家风,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勤俭”之风。
勤俭是治家之本,是良好家风和完善党风的保障。领导干部本人勤俭廉洁,率先垂范,家风也就正了大半。党员干部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头自觉恪守各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张祥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党员干部只有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自觉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一切歪风邪气作坚决的斗争,才能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家风。
彭穗宁:培育良好的家风,党员干部必须要立足于严。
关爱家庭、关爱家人,都是人之常情,党员干部也不例外。关键是如何去关爱。自古以来就有“严是爱,宠是害”的古训。党员干部应该时常教诲家人小心谨慎,做事、说话要讲原则,绝不能为所欲为。各地报道的大量官员腐败的案例,大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帮助或纵容亲属搞特殊化甚至为他们开“财路”、谋“官路”,变“爱”为“害”的。
培育良好的家风,党员领导干部还要立足于防。
每一位党员干部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但要管好自己,而且要管好亲友,只有这样,才能够拒腐蚀永不沾。这里“防微杜渐”特别重要。党员干部对家属和子女必须加以约束,防范于未然,不能听之任之。要经常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批评、及时解决。在加强自律的同时,还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对自己和家属的监督,虚心听取组织和群众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的错误行为,从而确保家风的纯洁、自身素质和修养的不断提高。
张祥荣:此外,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将家教与法律相结合,从根源上、本质上加强法制建设,构建党员干部不能腐不敢腐的铜墙铁壁,发挥家庭成员互相监督的作用,促进家风、民风、国风良性发展,从而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