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开创哈尔滨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黑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和《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战略目标和战略布局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动,以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支撑,以“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为载体,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大市向人才强市转变,为推进“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实现“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原则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人才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人才优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创新智慧,努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人才工作规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把领军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在各领域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整体、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优化环境、开放聚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哈尔滨创业发展,统筹开发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
(三)战略目标
未来10年,我市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市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人才素质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才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15年,人才竞争力在副省级城市晋位升级;到2020年,接近或达到副省级城市领先水平。
1、人才资源总量目标。到2015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4万人左右,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15.6%。到202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66万人左右,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21.9%。
专栏1:哈尔滨市人才发展主要指标(一)
指标 | 单位 | 2009年 | 2015年 | 2020年 |
全市人才资源总量 | 万人 | 85.5 | 124 | 166 |
党政人才总量 | 万人 | 4.9 | 4.9 | 4.9 |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 | 万人 | 11.9 | 21 | 31 |
专业技术人才总量 | 万人 | 39 | 53 | 70 |
高技能人才总量 | 万人 | 13.7 | 25 | 35 |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 | 万人 | 16 | 20 | 25 |
社会工作人才总量 | 万人 | 0.8 | 1.5 | 4 |
注: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之和。
2、人才素质目标。到201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5%;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39.5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到2020年,上述三个指标分别达到22%, 45人年和40%。
3、人才结构目标。到2015年,全市人才在产业和地区间的分布趋于均匀,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趋于合理。到2020年,全市第一产业中现代农业人才总量有较大增长;第二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人才成为主体人才;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人才总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人才效能目标.到2015年,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0%。到2020年,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0%。
专栏2:哈尔滨市人才发展主要指标(二)
指标 | 单位 | 2009年 | 2015年 | 2020年 |
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比重 | % | 10.4 | 15.6 | 21.9 |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 | % | 11.8 | 15 | 22 |
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 | 人年 | 35 | 39.5 | 45 |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 | % | 22.9 | 30 | 40 |
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 % | 4.5 | 10 | 15 |
(四)战略布局
引导和鼓励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第一产业中人才布局的战略重点是现代农业,包括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服务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第二产业中人才布局的战略重点是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生物、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专门人才;第三产业中人才布局的战略重点是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物流、旅游、文化创意、房地产、信息服务、商贸流通、会展业专门人才,实现人才产业布局集中化。
依托松北科技创新城和哈南工业新城,重点建设松北、哈南2个“人才特区”,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流动等方面,探索实行更加特殊的政策、建立更加特殊的机制、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引导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紧缺人才向松北科技创新城和哈南工业新城聚集,实现人才区域布局集中化。
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创业人才
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需要,以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到2015年,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总量达到2500人左右,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达到200个左右;到2020年,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总量达到5000人左右,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达到400个左右。
主要举措: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高层次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工程。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人才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扶持创新型人才自主创新创业。重视发挥企业引才用才的主体作用,引导校企、校地共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推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和依靠核心技术自主创业。
(二)大力开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紧紧围绕我市四大优势产业、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哈南工业新城和松北科技创新城以及各级开发区、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为依托,大力开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到2015年培养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化工、生物、民用航空、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和现代服务业等11个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6.3万人,到2020年培养急需紧缺专门人才14.6万人。
主要措施: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发展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专业教育,大力培养各产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构建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平台,充分利用现有38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0个国际科技合作中心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世界著名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柔性引进国外技术研发和管理团队,加快紧缺人才培养。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利用重大技术产学研攻关联盟,共享知识产权,共享人才资源,合作培养高水平研发人员、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技能生产人才。加大对产业研发人才的扶持和保护力度,不断完善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注重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
专栏3: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一览表
领域 | 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类别 | 发展目标(新增) | |
2015年(人) | 2020年(人) | ||
装备 制造 | 电站成套设备制造业高级技术人才 | 150 | 300 |
汽车总布置、先进发动机、底盘等关键技术研发与设计人才 | 170 | 340 | |
大中型农业机械、配套农机具研发与设计人才 | 60 | 120 | |
机床产品设计及高档数控机床研发、操作调试人才 | 80 | 160 | |
食品 工业 | 大型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现代营销、品牌战略等专业人才 | 120 | 240 |
乳制品、饮料、啤酒、大豆及粮食加工、肉类食品等产业研发人才 | 150 | 300 | |
医药 工业 | 基因工程药物研发人才 | 50 | 100 |
疫苗,诊断试剂研发人才 | 50 | 100 | |
现代中药研发人才 | 60 | 120 | |
抗生素和化学原料药高级研发人才 | 40 | 80 | |
石油 化工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高级技术人才 | 60 | 170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 | 80 | 220 | |
民用 航空 | 直升机、通用飞机设计研发人才 | 50 | 120 |
直升机、通用飞机营销服务人才 | 100 | 300 | |
直升机传动系统研发人才 | 30 | 100 | |
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人才 | 30 | 100 | |
支线飞机总装、大部件生产和航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人才 | 50 | 200 | |
生物 产业 | 以重大疾病防治、药物研发为主的医药生物技术人才 | 5000 | 10000 |
以农业良种培育为主的农业生物人才 | 180 | 200 | |
工业生物、环境生物、能源生物技术产业化人才 | 6000 | 12000 | |
生物技术企业复合型管理人才 | 1000 | 2000 | |
新材料 | 新型陶瓷材料研制人才 | 20 | 40 |
纳米材料研制人才 | 20 | 40 | |
生物材料研制人才 | 40 | 80 | |
铝合金等新型金属材料研制人才 | 40 | 80 | |
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制人才 | 40 | 80 | |
新能 源 装备 | 核电装备研发与设计人才 | 80 | 160 |
风电装备研发与设计人才 | 80 | 160 | |
光伏专业人才 | 20 | 40 | |
电子 信息 | LED、锂离子电池、传感微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设计及产业化人才 | 50 | 100 |
高性能光学气体传感器等新型电子元器件研发、设计及产业化人才 | 40 | 80 | |
蓝宝石晶体等新型电子材料研发、设计及产业化人才 | 30 | 60 | |
互联网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宽带移动通信等工程技术人才 | 280 | 560 | |
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研发测试等高级人才 | 3000 | 10000 | |
绿色 食品 | 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化人才 | 80 | 160 |
林业特色山产品产业化人才 | 40 | 80 | |
现代 服务 | 投资、银行、证券、期货、产权交易、国际结算等金融服务业高级人才 | 8500 | 13000 |
物流业管理人才 | 2000 | 4000 | |
旅游资源开发、营销、策划,特色旅游景区设计、建设,旅游各要素、各层面高级管理,高级导游及高等级专业技术工种骨干等旅游业人才 | 500 | 1500 | |
文化企业管理、市场开发营销、资本运作、国际文化贸易、创意策划及管理服务等文化产业专业人才 | 30000 | 75000 | |
房地产开发、规划、设计和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 300 | 500 | |
动漫、软件与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与数据服务等信息服务业专业人才 | 2000 | 6000 | |
国际商务营销、国际投资管理、国际商务谈判、高级商务外语和翻译等商务人才 | 2000 | 6000 | |
会展策划、运作、营销人才 | 200 | 600 |
(三)大力开发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适应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和谐哈尔滨的需要,大力开发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到2015年培养宣传思想文化、政法、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6个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1.8万人,到2020年培养3.2万人。
主要举措:大力开展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名家工程,培养造就和扶持推介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提升政法队伍整体素质,加大政法人才开发培养力度,改革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广泛开展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建立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绩效考评体系。实施教育家式人才培养计划,以骨干教师、骨干校长队伍建设为重点,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人才队伍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大力加强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培养和造就一批专家型校长和骨干教师。以建设高层次科研、医疗、管理人才队伍为牵动,以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为重点,整体推进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卫生监督管理等各类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专家、灾害评估、应急救援、防灾管理人才以及基层防灾减灾队伍建设,整体性开发防灾减灾人才资源。依托环保人才培训基地,充分挖掘环保系统自身人才优势,加大急需紧缺环保人才培养力度,稳步推进环保人才队伍建设。
专栏4: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一览表
领域 | 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类别 | 发展目标(新增) | |
2015年(人) | 2020年(人) | ||
宣传 思想 文化 | 外向型社会科学专家,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普及理论人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学科、重点学科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 | 20 | 30 |
复合型专家型记者、编辑、主持人,媒体评论、国际传播、网络宣传等新闻传播人才 | 300 | 400 | |
美术和影视创作、舞台艺术编导、文艺评论、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文化艺术人才 | 200 | 300 | |
政法 | 刑事审判、民商事审判、知识产权审判、行政审判,执行、立案、审判监督、司法政策研究等法院系统人才 | 80 | 180 |
侦查监督、公诉、民事行政检察,职务犯罪侦查、控告申诉、监所检察等检察院系统人才 | 340 | 380 | |
基层警务人员,刑事侦查.交通、禁毒、国内安全保卫、经济犯罪侦查和信息通信、网络安全、技术侦查等公安系统人才 | 1000 | 2000 | |
监狱管理,劳动教养管理、法制宣传、基层工作指导、国家司法考试、司法鉴定管理等司法行政系统人才 | 200 | 400 | |
处置突发事件人才、律师等政法社会人才 | 100 | 200 | |
教育 | 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 | 1500 | 3000 |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 | 2000 | 3100 | |
医疔 卫生 |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卫生执法监督、卫生管理、中医药、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等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 | 1200 | 2000 |
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社区全科医师、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中医保健、妇幼保健专业人员 | 1300 | 3100 | |
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 | 1800 | 3000 | |
护理,药师等人才 | 3600 | 5400 | |
防灾 减灾 | 预报与预警人才 | 310 | 400 |
抢险救灾及专业救援(灾)人才 | 2700 | 5300 | |
防灾减灾工程设计管理、政策分析、损失与风险评估人才 | 310 | 620 | |
灾害信息管理及技术培训人才 | 310 | 620 | |
生态 环境 保护 | 生态建设与保护骨干人才 | 300 | 600 |
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水、气、声,固废)专业人才 | 120 | 180 | |
地表水、地下水污染专业人才 | 100 | 200 | |
环境监测专业人才 | 180 | 360 | |
环境科研专业人才 | 80 | 150 | |
环境保护咨询专业人才 | 100 | 200 | |
核与辐射保护专业人才 | 30 | 60 |
(四)统筹推进六支人才队伍建设
1、推进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建设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到2020年,总量相对稳定,结构更加合理,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党政人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5%.
主要举措:坚持正派政绩,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完善“公推差选”、竞争上岗等选拔任用方式,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人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和干部成长规律,组织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和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党政人才后备队伍建设。加大领导干部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力度,推进党政机关重要岗位干部定期交流、轮岗。健全党政人才实绩考评体系,加强干部管理监督。
2、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21万人;到2020年达到31万人,培养造就100名在全国同行业具有领先地位的优秀企业家、1200名高层、8万名中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主要举措:组织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丁香工程”、优秀企业家培育工程、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工程,依托知名跨国公司、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采取组织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积极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年度薪酬管理、协议工资和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制度。
3、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1 5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3万人;到2020年达到70万人,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2:42:46。
主要举措: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注重青年英才开发,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制定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引导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社会组织和基层一线有序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合理分布。改进专业技术人才收入分配等激励办法,拓展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
4、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5万人;到2020年达到35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40%,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9万人。
主要举措: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国家职业教育示范基地。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技师学院和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建设,扩大办学规模,优化专业设置,突出实践教学,推行订单培养。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建立20个技能人才实习实践基地和2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蓝领工程”,大力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加快建设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实行企业首席技师和首席技工制度。
5、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着眼于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0万人;到2020年达到25万人,中专以上学历增加到17.5万人,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15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
主要举措: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金穗工程”,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返乡农民工创业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企业,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教育、科技、卫生、农林等部门,广泛开展对口支援,引导城市人才资源向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流动。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激励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地位。
6、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不断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1000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称;到2020年达到4万人,1500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称。
主要举措: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建设一批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管理.加强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大力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推进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扶持民办社工机构。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力度,落实薪酬待遇,完善激励措施。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机制。探索建立专职制、聘用制、派遣制、项目制、委托制等多种用人机制,吸引和聚集社会工作人才。引导社会工作人才向基层流动。
三、体制机制创新
(一)改革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1、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完善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强化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党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
2、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完善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加快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培育创新创业平台、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推动政府人才管理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建成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3、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化进程。完善人才法规体系,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推动人才工作从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重点围绕国家人才开发和终身学习、工资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职业资格管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配套法规,进一步完善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各个环节的法规体系,切实保护人才和用人主体的合法权益。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才培养目标同阶段性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人才知识结构同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加强继续教育统筹规划,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分层分类开展人才继续教育。建立以重大人才工程为引领、区域行业人才工程为支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2、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体现各类人才特点的能力素质指标体系,推行党政人才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方法。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组织,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和评价方法,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实施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识别人才的机制。
3、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坚持以用为本,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党政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选聘机制。
4、人才流动配置机制。推进统一规范的人才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相配套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有效整合各类人才资源,打破人才的地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畅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渠道。探索以工作内容、工作项目为主导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健全人才市场供求、价格、竞争机制。
5、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健全产权激励制度。加大对人才在科技研发、项目承包、创业、兼职、流动等活动中的法律保护力度。调整规范各类人才奖项设置,表彰奖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
四、政策保障
(一)实施人才投入优先保证政策
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确保人才发展支出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建立健全政府适当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和个人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逐步扩大市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区县(市)政府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设立人才发展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
(二)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
鼓励和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相互流动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依托国家、省、市重大科研、工程、产业攻关等项目,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鼓励支持企业在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研发机构。
(三)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
加大人才创新创业财政投入力度,整合科技项目资金,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领办和创办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创业资金和小额贷款支持力度,优化创业环境。研究制定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在哈自主创业。鼓励科技人员、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鼓励军队转业干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创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四)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立足现有人才培养和使用,坚持人才自主培养开发和引进相结合,开发利用好国内外人才资源。建立统一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人才信息发布平台,突出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制度,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五)实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
完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畅通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人才合理流动渠道,打破人才身份、部门和所有制限制,营造更加开放的用人环境。扩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跨地区跨部门交流任职范围。拓宽党政人才来源渠道,完善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选拔人才制度。
(六)实施城乡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政策
积极引导城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人才向乡村流动。完善科技特派员到农村服务的政策措施。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鼓励和引导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帮助农村创业就业大学生解决组织关系、技术职称和社会保障等问题。继续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和扶持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七)实施人才发展公共服务政策
进一步拓展人才公共服务的内容和项目,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对公共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支持各类人才机构开发公共服务产品。创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推进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事分离、管办分离。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源年度调查统计、企业紧缺急需人才预测预警等制度,引导人才有序流动、有效配置。整合人才信息资源,构建人才资源共享公共平台,形成开放的人才信息和公共政策共享机制。
五、重点人才工程
(一)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
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和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自主创新成果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到2015年,全市共扶持1250名科技创新人才,重点支持30个有一定影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可实现产业技术跨越的科技创新团队;到2020年,扶持科技创新人才2500名,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团队60个。
(二)高层次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工程”
大力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建设,扩大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规模,发挥以“两院”院士、院士后备人才、各学科专业带头人为主体的创新领军人才的带动作用,立足实践进行重点培养,形成梯次结构,造就一批中青年创新型人才骨干。到2015年,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50名,建立团队50个;到2020年,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100名,建立团队100个。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丁香工程”
围绕哈南工业新城建设,以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积极培养和引进三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企业家。每年培训各类经营管理人才1.5万人次.到2015年,培养和引进优秀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高级管理人员500名左右;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1000名左右。
(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金穗工程”
围绕“强县”战略,着眼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每年培训科技示范户、生产经营能手、农业经纪人等农村实用人才骨干2万人次.到2015年,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达到5000人,农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2.1万人;到2020年,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达到1万人,农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3.2万人。
(五)高技能人才“蓝领工程”
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培养技术尖子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丰富实践活动载体,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素质和能力。到2015年,建设20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个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培训高技能人才10万人次;到2020年,建设30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3个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培训高技能人才20万人次,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劳动者中的比例达到40%以上。
(六)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围绕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建设学科的需要,重点引进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采取多种方式,柔性引进海外人才智力。继续加大对俄引才引智力度。到2015年,从海外引进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从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高层次人才50名左右、创新创业团队10个左右;到2020年,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l00名左右、创新创业团队20个左右,建立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领导。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把规划纲要作为未来十年推进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明确牵头部门、协同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规划纲要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健全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定期通报、年度评估制度及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
(二)建立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各区县(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本规划纲要,编制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以及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规划,突出本地区、本行业人才发展重点,并与本规划纲要配套衔接,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的全市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三)推进人才工作落实。建立一把手为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制度,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班子成员协助抓的纵向人才工作责任机制.实行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推行重大人才工程落实“项目化、责任化”,每个年度都要有推进计划,明确具体工作项目,明确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目标。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人才重要工作、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实施,强化横向沟通和协调配合,不断增强人才工作合力.强化人才工作督查检查,建立人才工作联合检查组,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工程推进、重大人才项目实施、重点工作落实,以及人才发挥作用等情况,进行联合检查评审,督促推进落实.
(四)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保障、重大举措,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树立人人争作贡献、人人立志成才、人人都能成才的社会舆论导向,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加强人才工作基础建设。深入开展人才工作理论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资源开发的需求、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开展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加强人才信息统计工作,提高人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工作者培训力度,提高人才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党建软件 党建网站开发 智能党建网站 智慧党建网站建设 党建管理系统 热线电话:010-62524721 800-860-2166